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丨柳娜:荣获2023 年度武汉“最美教师”称号

发布时间:2023-09-16

教师节前夕,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教育局主办,长江日报承办的2023年度武汉“最美教师”评选活动落幕,综合网络投票情况和专家组评审结果,最终20位教师获武汉“最美教师”称号。其中,武汉盟员柳娜获此殊荣。 

图片3

9月9日,全市50多个显著点位的户外公益广告电子屏上,持续滚动展示着2023年度武汉“最美教师”的巨幅海报,以城市之名,向教师致敬。图为柳娜在江汉路步行街电子屏前。 

柳娜,民盟江汉区工委盟员、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理事、武汉市第十二中学美术教师。她将美术与科技教育、环保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带着学生为长江鱼种画“全家福”,引导学生探究中山公园人工湖水质变化的原因,带着学生探访湖泊,绘制“水地图”。曾获评民盟武汉市委2022年度优秀盟员、武汉市先进女教职工工作者。指导学生获得第三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一等奖,2022年国际环境小记者第一批新闻作品全国特等奖,清华大学第六届钱易环境奖中学生奖等30多项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项。

在柳娜看来,美术老师指导科普实践可不是跨界。“艺术的发展交织着科学的进步;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创新,能够带来新思维、新方法,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我们困惑已久的问题。”一起来看她的故事吧—— 

她带着学生为长江鱼种画“全家福”

邀请市民参与科学普及 

图片4

柳娜和学生们一起刻制长江濒危鱼种版画作品。 

2019年,柳娜看到了一则新闻:继白暨豚和长江鲥鱼被宣布野外功能性灭绝后,又一中国特有物种白鲟即将对外宣布功能性灭绝;濒临灭绝的还有长江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江豚、中国特有物种中华鲟等。这样的消息不禁让她震惊。“每一寸努力都会带来改变,我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柳娜说。 

很快,柳娜在学校的公告栏粘贴了“印记长江濒危鱼种”的项目征集令。她邀请一批志愿报名的学生,一起收集长江珍稀鱼种的资料,了解不同鱼种的体貌特征。他们将鱼的图案拓印在小木板上,最后涂上版画油墨,呈现出鱼种的形态。每幅版画作品旁还附了一张“印记长江鱼种”的表格,写明珍稀鱼种的“身份信息”。 

参与这样特别的项目,学生对“长江鱼”有了深刻的感受。师生沿长江考察后感叹:“虽然水生生物可以再生,但如果捕捞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态将难以恢复。我们唯有顺应自然规律,珍惜鱼、保护鱼,才能使资源永续。” 

“由孩子印刻的150余种长江鱼版画赋予每个生命以尊严,见证了长江水下生物的多样与丰富。”柳娜说,“‘印记长江濒危鱼种’一直在继续,我们的目标是建立长江鱼种的‘全家福’。” 

在“全国科普日”和“世界地球日”中,柳娜带着十二中的学生来到武汉市科技馆、武汉市菱角湖广场等地,邀请千余公众参与印制长江鱼种版画,并宣传鱼类保护知识。此外,师生们还在长江文明馆、解放公园设立了“守护长江精灵印记长江鱼种”展位,邀请市民观看学生的长江鱼种版画展,开展湿地保护数据的调查与采集。 

“《守护长江精灵印记濒危鱼种》,我们一做就是5年,数千公众参与。项目衍生出许多不同形式的科技创新作品,如调查报告、精品课、科普论文、画展、微电影等等。”柳娜介绍,师生们一同斩获了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一等奖、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一等奖等奖项。 

湖里的蓝细菌为何消失?

她引导学生探索城市新变化

“拥抱一棵树”“为流浪动物造屋”“《楚辞》里的湿地植物”“留一段城市记忆”……由于关注时事与热心公益,柳娜的项目灵感总是层出不穷。一有空,她就带着学生留心生活、关爱环境,引导他们观察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思考、探索其中的科学。 

2022年,柳娜发起了一场“我身边的湿地”短视频大赛,同学自发组建“小分队”,去武汉各湿地探访。中山公园小分队的同学注意到了一条过去的新闻报道:武汉中山公园前区人工湖曾布满蓝藻的湖面几近干涸,由于湖水是死水,水质每况愈下……可是,当同学们来到中山公园时,却并没有看到湖面的蓝藻,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茂盛的沉水植物中游曳。 

曾经布满浅滩的蓝藻为什么会消失不见?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柳娜带着学生“采访”了学校的生物老师和公园负责人。生物老师朱曦告诉大家,蓝藻不是“藻”,而是“蓝细菌”,当蓝细菌爆发形成绿潮,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面,水底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造成鱼类的死亡。中山公园园林园容部负责人和参与公园水环境治理的公司项目经理也带着师生在公园边看边介绍,让大家了解到公园采用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治理蓝细菌。随着中山公园水质生态修复二期工程的全面完成,这里的水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柳娜指导孩子将采访故事撰写成新闻稿,在全国环境小记者新闻作品比赛中获得了特等奖。今年7月6日,江汉区在十二中设立了科普小记者站,为师生们日后举办科学活动,开展科普宣传提供更多的便利。 

“在做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我们的城市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越来越关心身边的环境与科学。”学生朱鑫喆说。 

科学探索也能生发出艺术魅力

师生在湖泊边绘制精美“水地图” 

作为美术老师,柳娜总是能将艺术与环境教育、科普实践结合起来,让科学探索也生发出艺术的魅力。她曾以“人人都是艺术家”为题上过一节公开课。她提醒学生:创造力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科学研究也不会拒绝普通人参与。“我们学习美术,并不是仅仅为了自我的释放与陶醉;我们探索科学,也不仅仅为了获得学术领域里的成功。我们能用智慧对环境、对地球做出改变。”在她看来,跨学科教学能够迸发出更多的火花,除了她这样的美术老师,学校的各科老师也都会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 

自2017年暑假起,同学收到了柳娜布置的特殊任务——请大家利用假期,探访身边的湖泊并绘制出一份“水地图”。地图上需要标注出湖泊的自然景观、动植物分布、基础建设、人文景观、生态资源等信息。这张“水地图”可以由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组建6人以下的团队共同完成。暑假结束,孩子们完成了武汉市十多处湖泊的资料采集和绘制工作。 

学生刘桢瑶说:“我们常会因为学习而足不出户。水地图项目给我创造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以前,我从没尝试过在科普实践中融入艺术的表达,柳老师鼓励我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让我对科学、对艺术都有了新的认识。” 

身为民盟组织的一员

就要在更多领域发挥光和热 

乡村的孩子一直牵动着柳娜的心。在民盟先贤闻一多先生的家乡浠水县华桂中学,她多次参与市区民盟组织的支教和助学活动。 

2018年的那次支教,镇上修路不通车,大家就拎着教具步行3.5公里前往,到了学校以后顾不得吃饭,马不停蹄地步入教室,为孩子们上示范课。她还为华桂中学的孩子们捐赠学习用品和生活物品。 

柳娜最为欣慰的事情,就是画作能被选送参加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的展览。她在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先后成为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理事、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师。 

图片5

参加民盟江汉区工委组织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学校负责宣传工作的柳娜,积极参与民盟组织各项活动的同时,每次都将这些活动编成图文,积极投稿,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民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