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

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

发布时间:2014-05-23


2014年5月14日,跟随着武汉大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步伐,我们作为民盟成员,有幸和来自全校民主党派、无党派以及团体共计40余名代表人士一起走进红安、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红安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它不仅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在这个面积仅1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军三支中国工农主力红军,孕育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等两百多名将军,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徐向前元帅曾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我们参观学习的第一站来到了七里坪长胜街。七里坪镇位于红安县城北23公里处,东邻麻城,北接河南新县,它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曾被命名为“列宁市”。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走进长胜街,便走进了历史,街道两旁房屋清一色的青砖黑瓦、斗拱檐壁,木格窗户,木板门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街道宽约7米,地面用花岗石条铺成,慢步其中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革命盛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列宁市经济公社、七里坪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药局、鄂豫皖苏维埃银行……,这些革命的遗迹静静地排列在古朴的街道两侧,默默地坚守着岁月的沧桑。慢步长长的曲巷,解读历史的音符,我读到了" 无私奉献、为民不息、万众一心"。

 

随后我们来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董必武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圣地。远远望见,董必武题写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深深地刻在纪念碑正面。坚挺雄伟的纪念碑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和灵魂。在纪念碑背面刻着当地流传的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当讲解员用红安话朗诵这首歌谣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红安为了革命全民皆兵的壮观场面。在讲解员细致的讲解中漫步于红安的历史画卷之中,静静地感知红安。一幅幅题词字画,一件件战争时的中山装,打了补丁的被褥,褪了色的水壶,炮火连天的仿真大屏幕电影、壁画等等,让所有人似乎身临其境,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革命之路的艰辛和困苦,还深深的被那些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烈士忠贞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短短一天的参观学习,让我们感触良多。红安人民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安精神是历史的产物,但它却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战争年代,红安人民同心同德,不懈奋斗,不胜不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想他们之所以能到达这个境界,首先是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必定胜利。他们这种坚定的信念无疑对当今的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今社会各种思潮涌现,道路之争、体制之争不绝于耳。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潮冲击下,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成员,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头脑,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我想对于这段红色历史的学习,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提供了精神支撑,让我们明确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实践,是个人幸福更是民族振兴的保证。作为知识分子、教师以及民主党派成员,我们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提高认识、坚定信念、积极传播、努力实践。


作者:民盟武汉大学委员会 梅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