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

赴革命圣地红岩村参观学习的感想

发布时间:2014-10-29


2014524日下午,武汉大学民盟青年骨干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与盟省委常委朱梅秘书长、武汉大学统战部谢发平副部长一起参观了重庆红岩村革命圣地。红岩村原名红岩嘴,位于沙坪坝区化龙桥红岩村13号,距市区8千米。红岩村因其地质成分主要为侏罗纪红色页岩而得名。沉浸在雄伟的红岩气势中,聆听着光荣的英雄事迹,感受着不屈的革命灵魂,盟员的心灵仿佛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这次我们在红岩村主要参观了红岩村13号和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村13号,也就是 即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大楼,为3层简易建筑,是由当时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机关工作人员动手改建的。为适应在敌特包围中斗争的需要,设置奇特:右侧传达室装置了脚踏电铃,以便在紧急时向内部发出通知;传达室门后掩蔽着一个通向二楼的小门,大门开时,即掩了小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的领导人在此办公住宿的房间里陈列着许多革命文物。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也就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座落在大有农场西北坡上。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整幢楼房为土木穿逗结构,两楼一底,有大小房间54间。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二楼最大的一间屋,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图书室。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


视觉震撼之后,我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到30年代,这里是饶国模女士经营的刘家花园。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设于红岩村。资料记载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董必武、叶剑英、秦邦宪、凯丰、吴克坚等为常委。因为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是秘密的,设在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最初在机房街70号。19395月初,日机大轰炸,机房街70号被炸毁,董必武、博古等率领南方局和办事处大部分同志迁往红岩,散住在农场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杂物的几处茅草房里。是年秋天,由办事处同志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办公住宿大楼竣工,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地方当局将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1945年改为红岩村13)。从此,红岩村这片红色的土地就成为革命的象征。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1958年,以此楼为主体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并对外开放。1963年3月,国务院公布此楼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岩村经过历史的浓墨重彩,不仅是光荣的象征,更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的概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老一辈革命先烈们铸就的坚韧伟岸的革命精神,作为一种不朽的力量,引领着我们这些后辈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以更加笃定的信念挺直腰背行进下去。


作者:刁丽,女,40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