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

参观渣滓洞有感

发布时间:2014-10-13


为传承多党合作历史,弘扬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推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武汉大学盟委会组织青年骨干盟员一行十七人,于5月24日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且行且悟,思绪万千。瞻仰烈士们的牢房,超越时空体悟当时烈士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豪迈气魄,学习烈士的伟绩……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思想深受震撼。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是程尔昌于1920年开办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派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

在渣滓洞,看到了《红岩》小说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等烈士被关押的牢房,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缅怀着那些在铁窗岁月里依然威武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志士,瞻仰那些以“沥尽肝胆为中华”、“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崇高胸怀恨饮枪弹,倒在重庆解放前夕的英雄先烈,仰看烈士的事迹和尊容,俯首他们的遗言和遗物,我们内心被一种无形而伟大的力量所慑服。在那种环境下,他们经受着种种非人的折磨和惨绝人寰的酷刑,为什么能够坚持忠贞不渝,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种理想就是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为了中华的振兴。有些人活着,却早已死在我们心里,有些人死了,却一直活在我们心中。革命志士为信仰而战的真实场景历历在目,革命先烈虽已化作千古忠魂,但这种精神的伟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红岩英烈们昭示我们: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获得有意义的人生价值。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大家都从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当珍惜,要经常思考我们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所换来的幸福、安定、自由的日子。更要痛恨哪些贪官污吏,是这些蛀虫践踏了先烈们的豪情壮志,践踏了革命先烈的崇高思想境界,践踏了革命先烈的期望,践踏了劳苦大众的期盼。同时也为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严厉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措施,大声叫好!我们应当坚定理想、信念,拒腐防变,奋发图强,立足本职,发扬革命的好传统、好作风,一定要将先烈们播下的精神火种接过来,让它发出耀眼的光芒,将这燃烧的火炬永远的传下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奉献。

(注:谭玮,女42岁,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民盟武大文学支部主委)